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

一、工业革命与汽车制造业的启发(19世纪末二战前)

1851年,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,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就竖起了一幢7万多平米的玻璃建筑,被人们称为「水晶宫」,就是采用预制铁骨架和玻璃建造,成为全球首个大型装配式建筑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欧洲城市遭受严重破坏,住房短缺问题突出。1921年,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提出了「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」的想法,回应了快速、低成本重建的需求,这一设想成为后来的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绕不开的经典概念。

1930年代德国柏林建造的战争伤残军人住宅区(即施普朗曼居住区),采用现场预制混凝土多层复合板构件,构件最大重量达7吨,通过吊装拼接完成建筑主体。算得上是德国最早的装配式建筑了

丹麦是世界上首个将建筑模数法制化的国家。早在20世纪初期,丹麦便建立了严格的建筑模数体系,这一标准后来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模数协调标准的蓝本。模数化为构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奠定了基础,解决了部件标准化与设计多样化的矛盾。

德国在1950年开始大面积使用装配法建造住宅,在中小学校以及大学建筑中也普遍采用了装配式建筑。到1970年建筑工业化水平就达到了90%。

日本1968年正式提出装配式住宅概念,1960-1973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9.4%,住宅需求从数量转向质量。政府制定模数标准,企业开发盒子住宅、单元住宅等新型工业化住宅,并设立质量管理工厂认证制度。1970年代研发PC(预制混凝土)技术,应用于中高层建筑;1980年代推广抗震设计,预制框架结构和隔震技术取得突破。1990年装配式住宅占比达18%,成为历史峰值。

新加坡预制化率达70%以上,技术出口至东南亚。丹麦把盖房零件标准化到像宜家家具,全球都能通用。同时BIM技术、模块化集成(如日本SI体系)、绿色节能(德国被动式建筑)等技术融合,迎来了更多创新。

让我们迎接新的挑战和生活吧,选择抚顺润东材料有限公司,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启航。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